219年关羽提兵北上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于禁七军并围困曹仁于樊城,当时的局势对曹魏来说其实十分危急,襄阳和樊城一失整个南阳郡都处于关羽兵锋之下,是否守得住襄阳和樊城成为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所在。后人都说曹仁善守最终守住了樊城扭转了战局,可是比较少为人所知的是其中有满宠的功劳在里面:当时有人建议曹仁趁关羽还没合围之际放弃樊城突围而出,此时“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的满宠及时出言阻止:“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满宠的判断是很正确的,如果曹仁放弃樊城突围局势将会不可逆转,因此战后“宠力战有功,进封安昌亭侯”,从关内侯到亭侯这是个很大的进步。
曹丕登基之后曹魏众将都得到了升迁比如张辽升为前将军,张郃升为左将军等等,满宠也水涨船高先是升为扬武将军没多久又升为伏波将军。两者虽然都是杂号将军,但是级别较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夏侯惇升任前将军之前就是伏波将军,当时的夏侯惇以伏波将军之衔节制诸将可见伏波将军有点特别;222年曹丕三路伐吴,满宠有功“进封南乡侯,黄初三年(222年),假宠节钺。五年,拜前将军”。由伏波将军升迁至前将军果然和夏侯惇如同出一辙。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222年曹丕居然授予了满宠假节钺!假节钺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得到的!整个汉末三国时期都没几人可以得到,其中要么是权臣比如董卓,曹操和司马懿,要么是宗室比如曹休夏侯尚曹爽等,要么是立下大功之人比如陆逊关羽等;只有两个人有点意外一个是曹操时期的左将军于禁假节钺,一个就是曹丕时期的伏波将军满宠假节钺。不清楚曹丕何以会在222年授予满宠一个外姓大将假节钺如此尊荣的待遇?(这份殊荣连张辽徐晃张郃都没有)不过至少可以看出满宠深受曹丕信任。
曹叡登基后,满宠转任豫州刺史,228年曹魏负责东线的主帅曹休遭遇石亭之战的大败后惭恨而亡,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这个其实很了不得,因为曹魏的传统一直是兵权掌握在宗亲大将之手,曹操时期是夏侯惇曹仁和夏侯渊等人,曹丕曹叡时期是曹休曹真和夏侯尚等人,此前227年因为夏侯尚意外的去世司马懿得以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也就是说曹魏此时三大防线中西线是曹真,南线是司马懿,东线则是满宠,一方面可以看出曹魏宗室后继无人,一方面也能看出满宠此时的地位颇高。
230年满宠出任征东将军名正言顺的成为东线的主帅(曹魏时期四征将军级别高过四方将军),他的对手换成了孙权。孙策对孙权看得很准临终前就说过:“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孙权打仗确实不行,合肥一直是东吴和曹魏对峙和争斗的最前线,双方几次在这里大打出手,巧合的是几次合肥之战大都是由孙权亲自指挥的:第二次合肥之战中的逍遥津之战孙权败于张辽之手不仅成就了张辽“张八百”威震江东的名声,孙权自己也得了个“孙十万”的耻辱外号。张辽死后孙权的对手换成了满宠但是孙权的耻辱在满宠手上延续了下去,233和234年第三次和第四次合肥之战孙权又败于满宠之手,特别是第四次合肥之战满宠以数十人烧了孙权攻城器具并射杀孙权侄子孙泰后逼退了孙权,满宠更是凭此得了个和张辽一样的美誉“满数十”。
曹叡死后满宠成为四朝元老,更是在238年荣升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并得以“宠前后增邑,凡九千六百户,封子孙二人亭侯”。纵观满宠一生,从关内侯到安昌亭侯到南乡侯再到昌邑侯,从奋威将军到扬武将军到伏波将军到前将军再到征东将军,满宠征战数地,功勋卓著,可谓是劳苦功高;至于他生前得以食邑9600户如此之多除了和他功劳有关之外也和他活得久有莫大关系:满宠死于242年,从他192年就被曹操征辟为从事来看他的年龄肯定大过生于179年的司马懿,死的时候应该有七十岁了,以当时来看和他同一时代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请勿抄袭,抄袭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